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昨日开幕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2024-04-26 10:06 来源: 中国网齐鲁经济网   阅读量:13897   

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

《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感受到,相比以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出了更多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裸眼3D空中成像技术机器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其中大部分技术已经走向落地应用,真正做到用科技创新赋能人们生活,这也是对“科技办会”的最好诠释。

服务型机器人在多场景应用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随处可见服务型机器人。例如,“裸眼3D-AIGC小关机器人”引得观众驻足围观。据悉,作为一款融合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机器人,其无须参观者直接触摸,在空中便可实现与人互动。

东超科技品牌总监许干江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负折射功能效应的新型材料,集成相关交互技术后,实现了空中精准复杂交互式成像系统。该技术具备实用性和创新性,实用性体现在可将传统实体屏幕信息投射在空中精准操作,避免接触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创新性则体现在科技含量高、空中互动性强、视觉冲击力大等优势,将为传统产业的屏显转型升级提供高性价比的替代选项。

谈及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许干江表示,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智能座舱、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智慧家居、展览展示等领域。

此外,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的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席悦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针对制造业及服务业等商用场景,公司推出了最新身高1.65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星MAX,该人形机器人大幅提升了头部、腰部、手部的灵活性和精确度,可实现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稳定行走,具备上下楼梯、背负重物、深蹲、跳跃乃至于举重等复杂动作能力。

另外,EX机器人也带来了两款机器人产品,其中一款接待服务机器人通过搭载AIGC语义大模型,可实现智能语音问答,参会者能够向其询问场馆信息,了解中关村论坛各大板块及特色介绍,带来全新的交流体验。

EX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博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还展示了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的“中央戏剧学院智能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示的男性机器人“行动者1号”,将作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的机器人分身出席重要活动,在校庆和毕业典礼等活动中发表讲话。

李博阳称,机器人已经在文化、旅游、艺术、历史、教育等领域得到应用,各商业业态正在渐次展开,如连锁机器人教育研学、连锁智能餐饮、连锁科技互动游乐场等。

医疗机器人向“自动化”进发

除了服务型机器人在多场景亮相外,医疗机器人也是此次论坛年会的一大亮点。事实上,随着医疗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智慧医疗机器人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展示了智慧医疗机器人。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慧慧告诉记者,公司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继2020年成为中国首台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单孔手术机器人之后,于2024年2月份获得适用范围的变更批准,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腹腔镜手术操作,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术锐机器人已成功完成了普外科和胸外科的注册临床试验,未来将基于蛇形臂单孔技术优势,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潜力。”胡慧慧表示。

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田威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公司血管造影X射线机产品,该产品通过算法让目标图像显示更清楚,对病变显示更易识别,背景噪声更低。

田威称,人们已经越来越接受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医疗器械也在向着“自动化”进发,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具备复杂映射的图像算法,血管造影设备将自动提高图像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图像组织均衡能力、提高微小病变的可识别度。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的可充电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在去年3月份上市后,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投用,目前已完成近120例手术植入。作为脑机接口设备,医生通过可感知脑起搏器,可以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体位变化等信息,在各种情况下自动调用最适合的程序组,对患者脑内核团进行电刺激。这一产品不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还成为了脑科学研究的强大技术手段,支撑脑起搏器疗法进入个体化、精准化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成果展示只是中关村论坛年会诸多亮点之一,后续还将迎来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等一系列论坛活动,进一步围绕科技领域开展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发布一批重磅成果,持续打造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风向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