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外需下行、价格走弱、基数效应下3月进出口怎么走?

2023-04-13 13:25 来源: 中国网齐鲁经济网   阅读量:18192   

海关总署将于近日发布3月中国进出口数据。

多家机构预测,机构认为海外需求下行叠加基数效应,按美元计价,3月出口增速或仍处负增长区间。大宗商品价格走弱、高基数效应、需求复苏进程缓慢也将削弱3月进口增速。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同比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同比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9亿美元,扩大6.8%。

出口:外需下行叠加基数效应

出口方面,机构认为海外需求下行叠加基数效应,3月出口增速或仍处负增长区间。

对于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计价,中金宏观、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预测值分别为-0.6%、-6%和-8%。按人民币计算,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的预测值为2.5%。

海外需求方面,中金宏观表示,3月欧元区PMI新出口订单边际改善,中采PMI新出口订单虽然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至50.4%,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以上,或显示海外需求仍有一定韧性。

从高频数据来看,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则表示,3月前20日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7.4%,降幅较2月前20日扩大14.6个百分点;同时3月越南出口同比下降13.2%,降幅较前月扩大26个百分点。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出口增速下滑,折射在海外货币政策收紧背景下,海外需求表现疲软。

李超宏观团队表示,滞胀趋势叠加高库存放大对中国出口冲击,出口短期继续承压。当前海外经济滞胀趋势更为清晰,全球主要消费国PMI指数进一步走弱,美国1月、2月制造业PMI再创新低,下行至48%下方,日本及欧元区2月制造业PMI也维持在47.7%和48.5%的较低水平,通胀层面美欧通胀仍位于较高水平,1月CPI同比分别为6.4%和8.6%。

“滞胀状态下美国经济从2022年下半年起逐步开启去库进程,进而对其进口需求产生较大冲击,并对中国出口产生拖累。” 李超宏观团队表示。

基数效应上,中金宏观表示,2022年3月出口同比增长14.3%,较2022年1-2月的15.5%进一步回落。

从环比增速看基数效应,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则表示,2022年3月中国出口环比录得26.9%,环比增速高于2021年同期9.2个百分点,基数上行或进一步拉低中国出口同比读数。

“出口结构层面,全球滞胀逐步演绎,市场对中国出口存在一致性的悲观预期,我们认为未来有两大领域可能出现亮点,独立于全球衰退带来的外需下滑,通过份额提升或者独立的产业发展趋势带动出口积极增长。”李超宏观团队表示,重点关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带来的出口机会;同时,关注新一轮科技周期和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演绎。

4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外贸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此次国常会强调要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实施有差异的灵活性政策。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稳定发达经济体订单,并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增加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打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降低国内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外贸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我们判断,短期内稳外贸组合拳将以对外贸企业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强化金融支持为主,同时还会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以及着力降低企业管理外贸风险成本,增强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等。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稳外贸应当向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要动力,这包括继续鼓励民间首创精神,为外贸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

进口:价格走弱叠加需求偏弱

进口方面,机构认为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叠加美国衰退预期强化,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或从价格方面拖累中国进口读数。高基数效应、需求复苏进程缓慢也将削弱进口增速。

对于3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计价,中金宏观、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预测值分别为-5.8%、-7%和-7%。按人民币计算,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的预测值为-0.8%。

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表示,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或从价格方面拖累中国进口读数。海外银行风险事件频发叠加美国衰退预期强化,3月原油价格下行,同比跌幅较前月扩大18.1个百分点至-33.1%。结合韩国对中国出口数据看,3月前20日韩国对中国出口同比跌幅较前月扩大13.5个百分点至-36.2%,折射中国进口需求复苏进程缓慢。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表示,去年同期进口处于高位,高基数效应对3月进口增速仍有压制。同时,出口需求仍处于收缩区间,从而带动进口需求随之回落。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限制加强,国内产业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将加速,削弱进口增速。

李超宏观团队表示,1-2月进口表现较弱,主因在于价格因素拖累名义进口增速。同时,疫后经济还未回升至常态水平,叠加疫情时期推高的库存还未去化,企业经营较为审慎,存在一定伤痕效应、担忧经济修复的不确定性,2月制造业PMI进口显著低于同期制造业PMI、PMI生产、PMI新订单等数据,也有印证。

“考虑2023年后疫时代经济动能逐步回升和修复,内需改善有助于带动进口回升,随着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消费、重大项目投资、建筑业开工等高频数据有显著改善,进口表现也将会改善。” 李超宏观团队表示。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也表示,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对进口需求恢复形成一定支撑。2023年开局,稳经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服务类消费迅速恢复,基建投资延续高增长,经济复苏进程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璠